当前位置:首页 > 品质汽车 > 新能源 >

塑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国际竞争优势

2024-03-13        国际商报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实现稳步增长,车企海外布局步伐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得到快速发展。但也要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存在诸多短板,包括动力电池行业回收体系不健全、车用人工智能产品安全性不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为塑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国际竞争新优势探寻可行性路径。

  动力电池补强短板赢市场

  随着“双碳”战略持续推进,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蓬勃发展。但自去年以来,《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正式实施以及频繁发生的贸易摩擦,不仅影响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出口,也暴露出了我国动力电池仍存在回收体系不健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不完善、电池全生命周期监控溯源薄弱、电池行业相关标准缺失等问题。

  针对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建议,要构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生态体系,强化溯源体系数字化建设;建立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体系,加快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加强规范性企业的资质审核,加大对白名单企业的政策扶持;完善再生原料标准体系,扩大优质再生原料进口规范和规模,保障资源供应;规范引导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信息的公开化,防止资本无序重复扩张。

  其实,为加强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并对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组织开展生产者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建立健全动力电池生态设计、碳足迹核算等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制定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国际标准,推动标准规范国际合作互认、开展清理废旧动力电池“作坊式回收”联合专项检查行动、研究旧动力电池进口管理政策等。

  针对做优做大做强电池回收产业,张天任特别建议,以省为单位试点一批规范化回收企业,以实现产业的合规性、良性发展;加快出台鼓励“区域化回收+中心仓+就近处置配套”的引导性政策,以打造产业集群;要求废电池回收必须做到实物流、转移联单流、发票流三流合一,可追溯精准化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回收,建议各省进一步有效落实奖励举报制。

  我国是动力电池产销大国,但国内针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研究起步较晚,至今尚无专门针对电池产品碳足迹核算的标准规范及可靠数据库。对此,张天任建议,要将动力电池产品纳入2025年50个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名录中;建立完善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数据库;建立健全动力电池回收环节碳足迹计算标准;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实现国际互认。

  目前我国在新能源锂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监管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治理能力与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和地位还不匹配。针对此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勇提交了一份专门建议,提出一要实现锂电池实时监管全覆盖。由政府部门统筹,构建涵盖储能电池、自行车锂电池在内的一体化信息监管平台,实现锂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建立分级管控与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实现产品运行状态安全实时监管,提升安全保障水平;二要强化现有平台建设对接,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加强统筹规划,进一步完善现有平台体系架构,实现各领域平台的有效对接,提升监管治理能力水平。同时,统筹制定技术要求、数据标准,实现产业链各企业的数据调用和共享,使数据价值最大化;三要压实市场各方主体责任并鼓励联动合作,强化行业数字化保障。进一步明确锂电池产业链不同主体企业的责任和分工,鼓励上下游企业联动合作,协同创新回收商业模式和共享回收渠道,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数据和信息共享,提升锂电池生命周期中产品的智能化识别、溯源和追踪能力,畅通产业链循环,实现全生命周期精准溯源和循环利用。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其标准体系至今尚未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能源汽车进一步规模化发展和全固态高性能电池等前瞻技术研发。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建议,统一大功率充电标准及换电标准、探索建立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等,以提升换电站利用效率以及用户体验,促进固态电池规模化生产与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人工智能增强中国汽车硬实力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在研发、生产、供应链、客户体验和出行服务等诸多领域都在推进人工智能的应用,中国车企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具备较大的竞争优势。但也要看到,车用人工智能也存在着安全性有待提高、顶尖人才缺乏等问题。

  当前,中国汽车行业内的智能驾驶产品在功能定义、安全性能、人机交互、运行条件、数据应用等方面仍有较大差异,存在驾驶安全和数据安全隐患。为更好地向智能汽车用户提供安全舒适的产品体验,进一步增强我国汽车品牌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优势,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提交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智能驾驶产品安全应用的建议》提出,需尽快推进相关法规标准和产品监督管理办法落地,规范智能驾驶产品的安全应用。包括规范辅助驾驶功能应用,打造安全驾驶体验、规范自主代客泊车功能应用,保障无人化场景体验安全、规范车端数据使用,提升智能驾驶产品安全水平等方面。

  如今,中国汽车行业对掌握人工智能基本技能的人才需求正急剧增长,以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实际技术水平来看,特别是在顶尖人工智能人才储备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更加短缺。针对此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零束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懿艳建议:一是加快建设智能汽车人才高地,培养智能车时代发展所需的技术生力军;设置专项资金,鼓励和扶持企业、高校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建立“研究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合作平台;制定专门的人工智能人才策略,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石。

  雷军在提交的《关于加强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满足科技变革需求的建议》中也提到,要从三方面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建设。一是,从义务教育阶段普及人工智能素养教育。二是,大力推进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建设。三是,支持大型科技企业和教培机构培育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

  另外,中国智能电动汽车技术海外专利保护不同步问题,也引发了业界的关注。为此,刘懿艳建议,要加大支持中国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出海专利保护,对智能电动汽车企业在海外专利布局方面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提高海外专利申请的质量和效率;建立专项专利资助机制,鼓励和引导智能电动汽车企业加大海外专利申请的积极性和资金投入;建议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洲专利局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专利规则的制定和修改,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建立国家层面的智能电动汽车技术的专利情报和风险预警系统,定向开展海外专利布局和纠纷处置指导。(国际商报 刘叶琳)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