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商界大佬跨界造车?似乎已不用回答,因为5G来了,自动驾驶成为新赛道。
就这么简单吗?
在科技日报社、世界5G大会、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奉上的我国首档通信领域科普节目《通个信》第三期,北方工业大学5G与自动驾驶创新中心主任李万林教授从5G技术与自动驾驶技术对传统汽车行业的改变切入,回答了诸多读者关心的问题。
各路造车新势力,驶入自动驾驶新赛道,与车有关的商业逻辑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李万林说:“以前我们讲车的故事,发动机是关键词,它是造车的门槛,也是卡死跃跃欲试后来者的杀手锏。”
李万林特别提到一个数据,传统汽车有上万个零部件,5G造车人入场时,零部件有了十几倍的减少。更关键的是,以发动机为驱动力的百年汽车模式迎来了大变革。
李万林说:“这等于门槛被砍薄,让造车越来越成为组装活儿,只要你有钱,就有了入场的底气。”
那么,未来的汽车什么样?
“百年前汽车工业起步时,面临燃油车和电动车两条路线的选择,电池技术卡住了电动车,燃油车上道。”李万林说,“百年后,电池技术的进步让我们可以重拾这个话题,而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加持,更增添了我们推动汽车从燃油走向全面智能的信心。”
在新造车人的眼里,汽车就是一个大手机,这个行走的App赋予汽车的增值空间已仅是想象。
李万林说:“只要是移动的物体,原则上都可以成为自动驾驶的载体,开句玩笑话,‘三蹦子’也未必不能自动驾驶。”
这个崭新的行业技术门槛是不是很低?
并非如此,虽然资本找到了新赛道,但不是有钱就能造好车。
李万林说:“为了实现自动驾驶,堆砌设备到车上是目前业界的路径之一,直接导致车价昂贵。从我们的测算看,要把现在的自动驾驶技术水平加进20万元的车里,消费者需要多支付50万元,这显然不是一个普惠的用户场景。将更多的功能及应用承载到云端服务器,为汽车‘减肥’,每辆车的成本就会降很多。”
李万林强调,要实现感知、决策、执行这3个自动驾驶的能力,需要5G网络、机器人、人工智能、视频、雷达等诸多技术的协同进步。
“对驾驶员来讲,上帝的视角是最好的,无所不见,我们在路边架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都是为了帮助自动驾驶汽车无死角感知周围场景并通过网络完成操作。因此,车路协同是自动驾驶技术落地相当重要的环节。”
那么,彻底解放人类驾驶员这个目标现实吗?
“从自动驾驶的分级看,L0级就是最传统的汽车,啥都不会,L5级别的车啥都会,人可以在行驶的车里放心睡大觉,但是,这个理想还相对遥远。” 李万林说,“人类驾驶员依然是主角,自动驾驶更准确地说是辅助驾驶,就是个帮忙的。”
尽管前路漫漫,但我国的自动驾驶发展前景可期。
李万林说:“我国自动驾驶发展水平相对靠前,很多技术领先,道路场景之复杂在全世界少有,这个高难度模式下‘调教’好的车,没有什么地方不敢开。”
自动驾驶就是让车模拟驾驶员,车的安全性、车路协同的重要性、数据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是李万林尤为强调的未来汽车发展的关键。